從本質上說,科學普及是一種社會教育。作為社會教育它既不同于學校教育,也不同于職業教育,其基本特點是:社會性、群眾性和持續性??茖W普及的特點表明,科普工作必須運用社會化、群眾化和經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現代社會的多種流通渠道和信息傳播媒體,不失時機地廣泛滲透到各種社會活動之中,才能形成規模宏大、富有生機、社會化的大科普?,F代科學技術是一個極其龐大而復雜的立體結構體系,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種社會職能。在科普工作中,既要注重科技知識的外在功利,又不可忽視其內在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在知識信息中含有的四個不同層次(即數據、信息、知識和智能)中,占據高層次的智能,才是構成人們科學文化素質的具活性的重要素質。而這對身處不同崗位的各級領導干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來說,尤為重要。
目前在我們國內,有一些比較重視中小學學生科普教育的大中城市都開始建設校園科技展館和實驗室。通過展館內或實驗室的科普教學儀器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工作原理及應用,其主要目的還是在于提高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熱情,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手動創作能力。可是對于那些縣級城鎮的學校來說,科普知識教學還是不能完全普及到的。
科普教學儀器帶進講堂既能提高老師的講課效率,也能幫助學生理解吸收課堂知識,學生可以實際操作演示原理,這種互動教學的方式也催發了教學儀器的市場進化。市場對于教學儀器方面銷量比較火的是實驗箱和多媒體教學儀器。
梵天之塔
430*430*150
中大件:600*800*1400 底座規格:600*800*750
這是源自印度一個古老傳說的益智游戲。開天辟地的勃拉瑪神在一個廟里留下三根金剛石棒,第l一根上套著4個圓的金片,l大的一個在底下,其余一個比一個小,依次疊上去。廟里的眾僧不倦地把它們一個個地從這根棒搬到另一根棒上,規定可利用中間的一根棒作為幫助,但每次只能搬一個,而且大的不能放在小的上面。眾僧們耗盡畢生精力也無法完成金片的移動。如果按搬動規則以很少的次數將一組環移至另一立柱上,可用數學方法算出少移動次數為(2N-1)次。